1704,一個本應與醬香酒沒有牽連的年份,由于曾經被茅臺酒廠誤用過,至今仍有**的熱度。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一段時間,茅臺酒背標上印有“建廠于公元一七〇四年”的字樣,同時酒盒上也有“一七〇四”篆書圖章,后來背標改版,背標與酒盒同時取消了“一七〇四”。1986年“一七〇四”篆書圖章用于“珍品茅臺”,是品質卓越的標志。
《茅臺酒廠廠志》(1991年)未有與“一七〇四”相關的記載,說明茅臺酒廠官方已經否定了此前的“建廠于公元一七〇四年”的說法。那么“一七〇四”是怎么來的呢?《遵義文史資料第二輯》(1983)有如下文字:
茅臺酒產于中國貴州省仁懷縣茅臺鎮,建廠于1704年,即康熙43年,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據說這是根據茅臺老酒師鄭義興從其先輩到茅臺來的陜西酒師學會釀造茅臺酒,至今已傳五代而推算的;
這是誰推算的已無從考證。這個推算是比較草率的,世系代距居然長達50年,顯著長于普遍認同的30年代距,是不合理的,同時又缺少其他文獻及考古證據的支撐,是站不住腳的。茅臺酒瓶標以后不再采用“建廠于公元一七〇四年”的提法,說明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提法的不合理。知錯必該,善莫大焉。
茅臺鎮的繁榮及釀酒業的興起于1745年赤水河疏浚,鹽船可以抵達茅臺鎮,使茅臺鎮成為貴州**的鹽運碼頭,大量鹽商、鹽運物流團隊聚集茅臺,給釀酒業的興起帶來了資金、技術、市場等必要條件。后來發現的1784年“偈盛酒號”路碑、1803年的刻有“大和酒坊”化字爐,都是茅臺鎮已成為鹽運碼頭之后的事。至于很多文獻上提到的明代(1599年)定居茅臺的《鄔氏族譜》,因其扉頁所繪鄔氏家族住址地形圖標注其鄰近有釀酒作坊,而作了茅臺鎮在明代就有了釀酒作坊的推論,有待進一步考證。因為這部族譜的修譜時間未曾載明,通常修譜是在定居后,家族在新居住地開枝散葉后才做的事,這可能會比遷入時間晚很多年。
世事常常“言者無意,聞者有心。”1704,這個推算錯誤、本應與醬香酒無涉的年份,在網上還有**的熱度,卻大都與“偈盛燒坊”連在一起,1784的“偈盛酒號”變成了1704的“偈盛燒坊”。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