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種古老而又**散發著青春氣息的飲品,屬于酒精性飲料,也有人稱為“天之美祿”。飲酒在我國已成為傳統文明和傳統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酒的千秋功過、對社會和人類健康的雙重效果,自古就有所評說。如因酒醉后水中撈月,葬身湖底的大詩人李白、死后“不怨糟糠怨杜康”的天才作家曹雪芹等。飲酒和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飲酒與健康之間的利弊仍然是許多年來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Standridge等研究顯示,有規律的輕-中度酒精消費是有利于機體健康的,包括:更低的**發生率、減少的心衰發生率、減少的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更低的癡呆發生率、降低糖尿病的危險、減少骨質疏松癥的危害、增加或延長壽命。然而,重度酒精的消費,能夠產生神經、心臟、胃腸、血液、免疫、精神及骨骼肌等器官系統的負面影響。
飲酒與健康之間存在劑量依賴關系
傳統的觀點認為“酒是傷肝的”,這種理解存在**的**性和誤解。我們檢索了從1970年至今的相關文獻,從20世紀開始就有大量證據顯示適度飲酒可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度。美國國家戒酒與飲酒研究所指出“無數設計良好的科學研究證實,適度飲酒可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美國心臟病學會營養委員會最近報道:每人每天1~2次的飲酒者死亡率**;WHO心血管疾病委員會幾年前曾發表聲明:適度飲酒降低心臟病的死亡率不容置疑。關鍵是關于“安全”、“敏感”或更準確的飲酒量上。英國三所皇家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對于女性,14單位/周(140克/周),男性20單位/周(200克/周)的飲酒量是安全可靠的(50度白酒一兩等于20克,即男性每周飲酒量不能超過50度白酒一斤);澳大利亞推薦的飲酒量,男性略高于英國,為28單位/周(280克/周),女性與英國一致,仍為14單位/周(140克/周);在美國被推薦的飲酒量**限度,男性為每周168~280克,女性為每周84~140克。中國標準:男性每周<140克,女性每周<70克;男性每周>280克,女性每周>140克為過量。
飲酒對肝臟的影響
酒精主要在肝臟分解代謝,可直接吸進血管并到達肝臟,在肝臟經乙醇脫氫酶、過氧化氫酶和肝微粒體乙醇氧化酶等酒精代謝酶的作用下,95%以上的酒精氧化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脫氫酶分解成乙酸后進入全身肌肉和脂肪組織,最終被分解成五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在這個過程中乙醛會對身體產生較大危害。酒精性肝損傷的主要原因與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主要是乙醛)誘導的細胞內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有關,其后果不但引起營養失調,還造成直接肝毒性,引起脂肪肝,進而肝臟炎癥、壞死、進行性纖維化和肝細胞癌。研究證實,飲酒對肝臟的損害存在劑量依賴關系,即大劑量的飲酒與肝組織纖維化高度相關,輕、中度飲酒者與不飲酒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飲葡萄酒、茅臺酒者較少發生肝纖維化、**,除了在酒精的總攝入量方面外,還與酒的生產工藝、香型、內含成分等有關。研究者認為,長期適量飲用葡萄酒肝纖維化的發生率較低,可能與葡萄酒中的多酚物質對肝臟保護作用有關。長期適量飲用茅臺酒肝纖維化的發生率較低,可能與誘導肝臟金屬硫蛋白、血紅素氧化酶-1、谷胱甘肽轉移酶等含量增加,并從多環節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活化及其膠原蛋白的形成有關。我們課題組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長期適量飲用茅臺酒對二乙基硝胺引發的小鼠肝細胞癌發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機制與金屬硫蛋白、Nrf2等**因子的激活、P53及相關因子上調有關。在任何劑量下,女性比男性患**的風險大。研究還顯示,酒精暴露與發生酒精相關危害之間的相關性是多因素的,除了酒精以外,還需考慮其他諸多因素對肝臟疾病的影響。“營養在酒精介導的疾病中的作用”一文的作者發現,營養在酒精介導的肝損中起**作用。
安全、正確的飲酒觀念與方式
為了使人們能科學、文明的飲酒,防止酒給飲酒者和他人、社會帶來危害,科學飲酒顯得非常重。可概括為如下幾點:(1)牢固樹立“適量飲酒有益健康”與 “過量飲酒有害健康”的觀念。(2)提倡文明飲酒。不逞強,不強人所難,不能等量要求,不能拼命讓酒,更不能因盛情難卻而“一口悶,友誼深”。(3)要視身體狀態和接受能力,適飲妙飲,讓酒成為人類真正的“天賜美祿”。(4)當面對酒精性消費相關疾病患者時,醫生應當運用科研證據向他們描述酒精消費的危險和好處。(5)盡量選擇具有**品質的酒類進行飲用。
在幾小時內喝下一周的量是不健康的,危險的,應當避免的, 所有飲酒對健康的益處只限在輕中度飲酒,而絕非酗酒;相反,酗酒者降低壽命,增加患病機會。正如瑞士醫學家Paracelsus所說:“任何東西都有毒,沒有無毒的東西,是劑量使某種物質無毒或有毒”。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